“智能+”让生活更美好

智能社会还没有真正到来 但是我们已经站在了门口

有了交通大数据,交管部门就能够协同计算区域所有车道的流量数据,形成该区域各个路口的信号灯配时方案,算出该让谁先走,实现整个区域的交通流量最大化。

一桌丰盛的佳肴,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掌握食材溯源的信息;一个繁忙的路口,信号灯可以实时调节等候时间,合理疏导人车流量;一所大型医院,通过远程诊疗,让千里之外的病人免去奔波之苦……这些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桥段,而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之下带来的全新应用场景。这些在前不久举行的2018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展示的智能新科技,让人眼界大开。

土地会“说话” 盐碱地也能产高品质大米

“气温13摄氏度、相对湿度64%、日照13小时、土壤pH值7.8……”在青岛一片盐碱地的地头立一根杆,杆上集成了一座搭载通信模块的现代化“小型气象站”,地表和地下部署着各种传感器,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pH值等信息。通过窄带物联网技术即时传送至大数据中心,再经过人工智能和专家诊断,就可以实现精准施肥用药、土壤质量监测、病虫害防治以及自动测产,让盐碱地上也能生长出高品质的大米。

这是华为公司在青岛建立的农业物联网全球联合创新中心的“耕作”场景。信息技术让农业这个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过去的靠天吃饭到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再到如今的智能化管理,农业物联网正在改变着农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土壤数字化”让生产效率获得了提升。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信息传感设备,采集物体或过程信息,通过物与物、物与人的网络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通俗地讲,物联网能通过传感器实现物体的数字化,让万物“开口说话”。

从田间到餐桌,食材要经过预加工、检疫检验、仓储运输、烹饪加工等环节。要让整个流程可追溯,同样离不开物联网的应用。比如,当肉类进入冷链物流环节,物联网不仅能够对车辆实时定位,掌握食材的所在位置,还可以对食材状态进行监控,确保其在运输中能被妥善管理,并通过在线调度来优化配送,整个食品链条的上下游信息还可被随时记录和调取。

“各行各业都在加速数字化转型,农业物联网只是一个缩影。”华为公司董事徐文伟认为,“包括物联网在内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未来都将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平台,而推动这一进程,则有赖于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他认为,建立“连接”是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前提,只有建立了连接,才能产生数据,进而从终端、网络和云端入手,来建立行业的智能生态。

“智能社会还没有真正到来,但是我们已经站在了门口。”徐文伟说。现在借助物联网技术,智慧农业、智慧畜牧业、智慧物流不仅丰富着我们的餐桌,也改变着更多人的工作和生活。相信随着这些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在不久的将来,面对一桌佳肴,你只需拿出手机一扫,就能知道这些食材的全部信息,实现“种得省心,吃得放心”。

信号灯会“思考” 智慧交通提升通行效率

“红灯停、绿灯行”,交通信号灯的控制能有多难?其实,在人、车流量巨大的现代城市,信号灯是智能技术最复杂的应用场景之一。深圳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在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000多万人;道路里程数只有4640公里,机动车的保有量却达到335万辆。如何协调人、车、路的关系,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撑。今年6月,深圳交警开始在深圳龙岗区坂田街道的9个路口采用智能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策略,由过去的“车看灯”,变为现在的“灯看车”,平均车速提升了15%,为每个上班族节约了10分钟。

一般来说,传统的信号灯配时方案采用手工设置配时方案下发,往往不够灵活,不能根据路面状况适时调整方案。而基于时空引擎、融合卡口、浮动车等交通大数据,则能够实时监控信号交叉口,精准识别道路上的车流量与人流量。同时,通过正反装视频提取车流的行车轨迹和转向信息,充分掌握区域路况,为多路口多智能体的协作提供了有效的观测数据基础。

有了交通大数据,交管部门就能够协同计算区域所有车道的流量数据,形成该区域各个路口的信号灯配时方案,算出该让谁先走,实现整个区域的交通流量最大化,降低区域内车辆、行人在路口的等待时间,有效提升区域内的通行效率。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科技处处长李强介绍说:“过去我们让一个工程师管30个路口,车辆越来越多,而人的脑力终归是有限的。现在通过机器的实时监控,云端的调整配置,在科技‘治堵’方面确实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

如今,深圳市“城市交通大脑”已经落地。人工智能自动检测违法通行行为的准确率达到95%;道路动态监控体系通过视频云全面感知全城交通流量,每月采集过车数据约7亿条;来自交通现场的数据经由大数据处理,可实现秒级响应,日处理图片达1000万张,违章图片识别效率提升10倍……智能、高清、即时的“城市交通大脑”正让深圳交通变得“耳聪目明”。

医院在身边 智慧医疗让看病更加轻松快捷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远程医疗与医疗大数据联合创新中心正在运转。有了它,这家医院不仅能与各省同级平台的业务实现互联互通,还能覆盖河南全省500余家医院,为它们提供远程综合会诊、影像/心电专科诊断、医疗急救、重症监护等医疗服务。过去河南信阳的危重病人往返郑大一附院看病,路上要花费10个小时以上,如今只需几十分钟。

郑大一附院采用的是医疗云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一个省的远程医疗平台可与19个地市实现区域间数据互通。一张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远程医疗专网,不仅能极大地提升会诊效率,还能为基层医疗单位提供远程医疗教育,既提升了基层医疗水平,也免去了患者的奔波之苦。

“专家是宝贵的资源,在医疗领域这一点尤为突出。”华为公司云企业智能产品部总经理贾永利说,得益于“智能+医疗”的发展,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状况将得到改善。比如,借助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医学影像识别将得到进一步细化,辅助医生做出精确诊断。“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通过人工智能辅助病理医生‘看片子’,不仅可能而且可行。”

贾永利介绍,目前在宫颈癌检测项目中,人工智能技术检测的敏感度超过99%,特异度也达到了80%以上,在保证检测准确的情况下实现快速筛查,为病理医生节省大量时间。

未来,得益于“智能+医疗”的发展,看病有望变得更加轻松快捷。基因预测可发现健康人的基因缺陷,尽早提示健康风险,有助于防病于未然;智能诊疗通过医疗大数据建立病症模型,帮助医生迅速诊断病情,防止误诊;可口服的纳米级智能手术机器人,将自由进出人体,针对非正常细胞进行精准无创手术;人工智能家庭医生作为补充,将负责解决常见病的治疗和慢性病的护理。

“新技术触发的产业变革,将涉及更多行业,也将显著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说:“我们刚刚经过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局部探索阶段,目前正处于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从技术视角看,技术日趋完善,同时又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从应用视角看,其应用日渐广泛,价值持续得以确认,但政策环境、管理流程、人员组织还相对滞后,需要加快调整、应变。”

“当然,人工智能也不是万能的。”徐直军说,“我们应充分聚焦人工智能创造价值的领域,因为选择正确的问题比寻找新奇的方案更重要。”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02日 18 版)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投稿,(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本站在线客服进行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百科

“AI制药”来了,能否带来药价降低的福音?

2021-4-28 0:28:33

百科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错估了计算机与AI的发展?

2021-4-28 0:28:4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