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生物学家蒲慕明:脑科学将如何助力AI技术发展
2018 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昨日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主题为“AI生万物”。论坛上,神经生物学家、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发表了演讲,阐述了脑科学的研究现状,以及如何助力人工智能和类脑智能的发展。蒲慕明称,大脑最关键的是学习和记忆,学习和记忆也是人工网络关键的功能。人工网络在过去几十年来,最关键的一个从大脑,脑科学得到的启发,就是连接的可塑性。“记忆的产生是靠神经之间的连接加强,通过同…- 30
- 0
-
人工智能崛起编程难度高 普通AI开发者将成香饽饽
据《福布斯》网站报道,从公式翻译程式语言(FORTRAN)中的穿孔卡片到使用Go语言编写分布式系统,这个学科基本上保持相同的思路:深入思考问题,提出一种聪明的方法(即算法),向机器提供一组执行指令。这种方法可称为“显式编程”,从大型机到智能手机,从互联网热潮到移动革命,它都不可或缺。它促进了一个全新市场的诞生,使苹果、微软、谷歌、Facebook等公司家喻户晓。然而,还是少了些东西。早期计算机时代…- 9
- 0
-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机器只有chip(芯),而人有heart(心)
在这两天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谈到AI是否会取代人类,马云抛出了新观点,坚定地认为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人有智慧,动物有本能,而机器有智能。机器不可能取代人类,机器只有chip(芯),而人有heart(心)。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技术背后的理想、梦想、价值体系。人类要有足够的自信,比起担心机器是否会导致失业,人类要问自己的问题是,新的技术来临,你是否做好准备?”2017年以来,人工智能彻底火起来…- 32
- 0
-
“AI临床医生”学习智能体问世
英国《自然·医学》杂志23日在线发表了一项人工智能与医学研究:英国科学家报告了一个名为“AI临床医生”(AI Clinician)的学习智能体。“AI临床医生”通过强化学习,能帮助人类医生改进实时决策,在全球范围内提高败血症的治疗效果,进而每年挽救万千条生命。败血症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患者机体对炎症感染产生极端反应,导致组织和器官受损。败血症是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和医院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败…- 23
- 0
-
人工智能“双刃剑”:惊喜与危险的并存
来源:BBC Future撰文:克里斯·巴拉纽克(Chris Baraniuk)翻译:任天使用人工智能的算法正在尝试以意想不到的技巧来解决问题,这让它们的开发者感到惊讶。但与此同时,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如何控制人工智能的担忧。谷歌公司的一群员工正茫然地盯着自己的电脑屏幕。几个月来,他们一直在完善一个算法,用来控制一个无人热气球从波多黎各一直飞到秘鲁。但还是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气球在机器智能的控制下不断…- 45
- 0
-
学了后面忘前面,治疗AI“健忘症”还难有良策
很多人在上学的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经过了一个寒假返校后,发现前一学期学到的内容有的已经忘了。在见识过人工智能PK人类的屡屡胜绩后,有人不免羡慕AI强大的学习本领,但事实上人工智能的“记性”并不如你想象的那样好,如果你像人工智能系统那样学习,很可能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大脑便会逐渐忘了之前的内容,其原因就在于人工智能遭遇了“灾难性遗忘”。近日,来自谷歌大脑的最新研究发现,在街机学习环境的由多个子任务…- 35
- 0
-
AI向真正“智能学习体”迈进
英国《自然》杂志24日发表一项人工智能研究成果:美国团队报告了一类增强学习,可回溯过去、解决复杂任务,真正改善了对复杂环境的探索方式,有望应用于机器人、语言理解和药物设计领域。这类算法被统称为“Go-Explore”,其已经在一款经典游戏的算法挑战中得分超过了人类玩家和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该成果被认为正朝着实现真正“智能学习体”迈出了重要一步。增强学习,可让人工智能系统通过探索和理解复杂环境来进行…- 16
- 0
-
人工智能时代将至 教育该如何应变?
未来学习是新型环岛式而非传统学校孤岛式,家庭、网络、社区、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处处都可以是学校。30年后的教育会怎样?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学什么,在哪学,跟谁学?这些问题,既关乎未来,也照进现实。12月12日,2020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其中一个环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未来”旗舰行动计划中国专题咨询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说,世界怎么了,我们…- 25
- 0
-
AI已成为濒危语言新的救星
去年,联合国曾宣布将2019年为“国际本土语言年”,现在离这个节日已经越来越近。实际上,这一举措旨在提高人们对濒危语言的认识,因为这些语言正面临灭绝的危险。“通过语言,人们保留了他们的社区的历史、习俗和传统、记忆、独特的思维方式、意义和表达方式。他们也用语言来构建自己的未来。在人权保护、良好治理、和平建设、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语言是关键所在”:这些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核心。据…- 25
- 0
-
2019年,AI产业避虚向实
“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技术对于社会的赋能被给予最高层次的期待。但随着应用场景的落地,关于管理标准、隐私保护的讨论也成为2019年人工智能的中心议题之一。同时在技术方面,除了继续向通用人工智能探索迈进外,三位深度学习之父共摘图灵奖同样振奋人心。“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智能+”,是2019年人工智能发展最恰当的注解。从技…- 16
- 0
-
我什么时候会死?人工智能将预测慢性病患者死亡时间
北京时间3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显示,人工智能或许能预测慢性病患者的死亡时间。科学家和医生们利用50万名患者数据研发了一款人工智能工具,能够预测哪些患者早亡的风险较高。患者的家族病史、摄入盐量、用药情况、使用防晒霜情况等各方面因素都被考虑在内。研究人员称,该人工智能系统在测试中的预测结果“非常精确”,可靠度约比现有的机器学习系统所做估测高10%。该研究由英国诺丁汉大学开展,流行病学与数…- 20
- 0
-
拥抱科技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工智能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势头席卷全球。教育作为应用先进技术最为积极的领域,拥抱人工智能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在近日闭幕的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上,教育是一个高频热词。所谓教育技术,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综合。重视人工智能+教育,实际上反映了新时代人们对教育技术发展的诉求——这与历史上中国人重视在教育领域投入先进技术的传统一脉相承。毛笔、纸、印刷术等事物和技术,都在诞生后第…- 40
- 0
-
院士邬贺铨:人工智能的魅力是“永远在路上”
中国日报网与网易传媒共同举办的2019影响力峰会在北京召开,首届影响力峰会的主题为“预见未来”。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担任“预见科技未来”发布人,发表了主题为“迎接人工智能的未来”的演讲。邬贺铨院士称,人工智能技术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对经济效益也有很大的贡献。目前来看,AI应用效果比较好的领域有三个,一是医疗保健,二是汽车,三是金融服务业。不过,邬贺铨院士也同时指出,目前机器学习还有很多不足…- 27
- 0
-
神经网络专家:人工智能不再有冬天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连线》在G7峰会首次人工智能会议上采访了谷歌高管杰夫 辛顿(Geoff Hinton),谈及人工智能技术面临的道德挑战、信任度以及如何开发更有效人工智能等诸多问题。辛顿强调,人工智能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不会再有冬天。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研究生杰夫?辛顿(Geoff Hinton)开始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来描述人脑神经元如何通过视觉理解世界。几十年来,人们一直认为人工神经网络…- 22
- 0
-
机器编程驾到,未来全球78亿人都能写代码?
1%据统计,全球78亿人中,只有2700万人会编写代码,占比不到1%。美国有50万个编程人员岗位空缺,欧盟目前只有10%的编程人员受过计算机科学专业训练。据报道,英特尔公司在2020年12月推出的机器编程研究系统ControlFlag是全球首个自我监控系统,不需要标记数据就能学习。在初步测试中,这个系统利用超过10亿行未标记的产品级别代码进行训练,还可以自主检测代码中的错误,发现了许多过去被开发人…- 25
- 0
-
AI又当医生了,这次是通过血液识别癌症
近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线了一项有关癌症诊断的重要研究。与以往不同的是,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科学家,通过训练人工智能从血液中鉴定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不仅可以识别出癌症,还能对不同类型的癌症做出区分。“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向,改变了传统的检测方法,而且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海量的检索和比对工作得以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徐军评价道。微生物与肿瘤微环境息息相关菌群与人体的关系…- 20
- 0
-
人工智能在公共卫生体系展露头角
7月9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开幕式,在上海世博中心拉开帷幕,500多位重量级嘉宾参会,包括7位图灵奖得主、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开幕式上,马云、马化腾、马斯克、李彦宏、张文宏等嘉宾云聚一堂。开幕式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还是起点,中国的疫情防控是靠传统的智慧和城市管理实现的,期盼人工智能在公共卫生体系中有更多应用,线上医疗大数据和线下医生的诊…- 31
- 0
-
通过进化算法教生物力学模型学会走路
让人形模型采用真实肌肉方式行走本文中的源代码可在 这个GitHub 库 中找到(https://github.com/normandipalo/learn-to-walk-with-genetic-algs)2017 NIPS 中有一项挑战是 《学习跑步》:如题所示, 该任务需设计并开发一个可以控制人体生物力学模型行走的学习算法。算法中的执行器(与大多数机器人问题不同)是一组腿部肌肉,每条腿由9块…- 21
- 0
-
想要推理能力比肩人类,AI先得换种学习方式
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在学习大多数事物时,都是在自我监督的模式下进行的,而不是强化学习模式。这个模式本质上就是观察这个世界,然后不断与之互动,这种观察是自发的,而不是在测试条件下完成的。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获得了一种能通过感知、逻辑推理来与世界互动、认识世界的能力。当一个梨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能够通过嗅觉、视觉等,判断出它是梨而非苹果。当在路上行驶时,即使行人被部分遮挡住,我们也能从露出的部分体貌…- 8
- 0
-
我们需要怎样的人工智能基础教育
【光明时评】加强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是未雨绸缪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要求。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人工智能不仅要被作为“术”,即提供科学知识与核心技术的内容载体和工具方法,更要被作为“道”,提供观念理念与思维认知,助力“实现人的自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工智能被视为影响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教育革命的标志性技术,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也已成为社会共识。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颁布…- 25
- 0
-
成为好老师的路上 AI正在努力
大数据发现共性错题,知识图谱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机器学习实现快速阅卷……学情数据实时追踪、语文作文自动批改、形成学生个体学习成长报告……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将于9月中旬召开,届时一批“智慧教育”产品将在教育服务专题展区亮相,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全方位地体验智能学习。在开学季和服贸会来临之际,科技日报记者走访了一批“智慧教育”领域的创新企业,看一看“智慧教育”真正的模样,以…- 14
- 0
-
通用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来临
撰文 | Patrick Hammer(Temple University,USA), Tony Lofthouse(Evolving Solutions Ltd., UK)翻译 | 刘凯(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渤海大学通用人工智能研究所)能记忆和推理不同情境信息的个人AI助手总似“呼之欲出”,但直至鼠年年末,这样的AI助手竟仍未实现。同样,机器学习尽管进展斐然,可一旦离开“人工”协助,自主系统依…- 32
- 0
-
逐渐”亲民” 2023年AI五大趋势备受期待
人工智能(AI)已成为多国科技发展领域的“香饽饽”,各国政府以及多家大企业也都不甘示弱,争相砸重金支持该领域的发展,各种创新因此如雨后春笋般喷薄而出。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迫使我们进一步加大对于技术、在线活动以及人工智能的依赖。其中人工智能对企业而言尤其重要,其能大规模实现个性化服务,同时满足客户不断提高的体验需求。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在3月15日的报道中,为我们列出了2021年人工智能领域…- 30
- 0
❯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
扫码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